人是群居動物,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,與他人息息相關。這也使得溝通成為社交環(huán)節(jié)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社交網絡讓人們逐漸喪失面對面雙向溝通的能力。
你一定聽過不少關于“如何與他人更好溝通”的建議——要看著對方的眼睛,提前想好可以討論的話題,用注視、微笑來表明你的專注,重復你所聽到的,或者做總結等。
TED演講者 Celeste Headlee 認為這些技巧完全不適用。因為與他人交流時的用心,是沒必要去學習如何表現(xiàn)的,愉快的交談不只是建立在表面技巧而已。更重要的其實是那些一直以來被我們忽視的交談基本準則。究竟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交談者呢?她為我們提供了10 條建議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不是單純放下你的手機、 平板電腦、車鑰匙, 或者隨便什么握在手里的東西。溝通是處在當下,進入那個情境中去。不要想著你之前和老板的爭吵;不要想著你晚飯吃什么。如果你想退出交談, 就退出交談,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。
如果你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, 又不想留下任何機會讓人回應、爭論、反駁或闡發(fā),那你適合寫博客。真正的傾聽需要把自己放在一邊。有時候,這意味著把你的個人觀點放在一邊,而且“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。”
讓對方去描述,對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。試著這樣問對方:“那是什么樣子?”“你感覺怎么樣?”因為這樣一來,對方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,而你會得到更有意思的回答。
有時候,我們和某人坐在一起交談時,我們突然想起其他的事情來。然后我們就不再聽了。故事和想法總會不斷向你涌來,但即便無法阻止,也不要讓它們過多地在頭腦中逗留。
如果對方談論失去了家人, 不要就勢開始說你失去家人的事情。如果對方在說工作上的困擾, 不要告訴他們你多么討厭你的工作。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。而且,更重要的是,這不是在談論你的事。
這很咄咄逼人,也很無聊。反思下自己,你是不是經常也這樣做呢?尤其是在工作交談中,或者和孩子的交談中。我們想聲明一個觀點,于是換著方式不停地說,別這樣。
沒人在乎那些年份,名字,日期等等這些你努力試圖腦中回想的種種細節(jié)。他們關注的是你。對方關心你是什么樣的人,和你有什么共同點。所以忘掉細節(jié)吧。
這是最重要的一條!要專注,要用真誠的態(tài)度聽,要用眼神交流和適當?shù)谋砬閼?,比如聽明白的地方微微點點頭,讓對方知道你有興趣聽下去,并且在需要時再發(fā)表看法。
好的交談就像恰到好處的迷你裙;足夠短,能夠吸引人,又足夠長,能夠蓋住主體。切勿長篇大論,過渡太長,最后才到重點,人們很容易對你的談話喪失興趣。